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编者按: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其战略方针之一就是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同时,《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中国涂料制造业,未来的转型升级路径之一将是服务型制造,对此,涂界围绕“服务型制造”展开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惊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我国涂料制造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涂料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涂料产业的崛起更多是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很多涂料制造企业都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随着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和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涂料产业也遭遇发展瓶颈,大量涂料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与此同时,随着制造业的日益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全球经济逐渐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制造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服务业的比重则不断提高。顺应这一趋势,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传统涂料企业积极发展各类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业务,向服务业渗透和转型,服务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利润来源,为这些传统涂料企业赢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涂料制造业也要尽快使服务业成为涂料产业的重要分支产业,走出一条服务业与涂料制造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面临转型和升级压力的中国涂料制造企业来说,把握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发展相关服务业务,不失为突破当前发展困境、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制造企业服务化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过去30年,全球经济逐渐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到20世纪后期,经济活动已由以制造为中心渐变为以创新与服务为中心,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制造企业服务化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涂料制造业也不例外。
所谓涂料制造企业服务化,是指涂料制造企业从纯粹的产品生产者向全面的客户支持方案提供者转变,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包括产品、增值服务在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来满足需求,服务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其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涂料制造企业服务化:全球制造企业发展新趋势
顺应全球经济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传统制造企业积极向服务业渗透和转型。有些制造业企业甚至不再卖物品而是卖物品的功能或服务,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如1980年GE来源于服务活动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16.4%,到了1995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50%,而2003年之后更是超过了60%。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制造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业,目前,世界排名前几位、传统上属于制造业的企业都宣称自己是服务商。制造企业服务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涂料制造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像立邦中国、阿克苏诺贝尔、PPG这样的国际涂料巨头企业也在向服务商转型。
(二)涂料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内因分析
1、制造业内在价值链的延伸使得服务成为新的价值环节
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引起对服务的中间需求的扩展。这种对服务的中间需求大部分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和生产有关。因此,这种需求所带动的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导致工业生产组织结构变革和分工的深化,一些服务环节将随着服务业效率的提高在专业化基础上从工业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尤其是信息、咨询、策划、会计、法律、金融、物流、设计、广告等门类众多的现代服务。由此,制造业的价值链得以延伸。
一个产业的收益可以分解为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及品牌建设,以及其他各项有关的活动。即一个产业的产业价值链, 粗略地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国际分工深化和产业价值链延伸后, 原先一个产品由一个企业进行的从产品研发和设计到售后服务全价值链活动的经营模式被打破, 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的长处,专门从事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以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也有一些制造企业看到制造业价值链延伸带来的服务相关业务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深度开发,扩大利润来源。
2、产业链价值重心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吸引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
目前,用户对制造业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有形产品,而是从产品开发、销售、涂装服务以及维护(墙面、汽车、桥梁等)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已经从可有可无的部分变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甚至已经超过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随着市场逐渐由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对涂料制造业来说,其重心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价值转变。这个价值就来自服务,来源于客户的满意,而不仅仅是产品销售。从“微笑曲线”上来看,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更多是来自于研发、营销以及品牌和服务等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
对于涂料制造行业来说,制造业下游服务环节不仅能创造大量的营业额,还是公司重要的增值环节。与传统生产环节相比,下游环节对投资规模要求较低,但创造的收益却较高。服务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增值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3、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和互动,制造企业功能日趋服务化
现代制造企业的制造与服务功能的日益融合使产业边界逐渐模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日趋紧密。从制造业发展看,其研发、设计、市场推广、物流、涂装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服务的需求,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从服务业发展看,金融、风险投资、物流、制造技术等专业中介服务正加速向制造业的前期研发、中期设计、融资和后期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制造业越发达,对服务的市场需求越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就越发达;而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制造企业可以业务外包,从而更专注核心环节,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增加。
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在加大,信息化手段把服务向业务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扩大了服务范围,拓展了服务群体,并且能够快速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能够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如即时服务、智能服务、差异化服务等。
(三)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外因分析
1、政治经济的发展。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重点关注的生产性服务业归纳为11个主要任务,其中包括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这些都无一不显示着制造业服务化的必然趋势。
2、资源能源约束以及要素成本的上升迫使制造业向资源能源消耗更低和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业转型
生产制造在全球化分工链中处于低端,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已经很低的利润空间再度挤压,传统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另一方面,与服务业相比,传统制造业对能源、资源消耗强度高,环境污染严重,世界性的能源、资源短缺,加上各国对环保的日益重视,都迫使高消耗、高污染的制造企业向服务业进行转型发展。
3、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为制造企业向服务业转型提供了机遇
制造业作为传统的以成本竞争为导向的行业,哪里的制造成本低,产业资本就会大量转移过去。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大型企业在台湾建设加工或代工基地,台湾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中国大陆、越南等劳动力和产品更廉价的区域崛起时,资本立即就转移阵地,对台湾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台湾的制造业为了生存,只得向大陆等地转移。
一方面,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为制造业提供了向其他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向高附加值的服务转型的机遇;另一方面,产业梯度转移规律给制造企业带来服务转型压力,如果不能积极寻求升级和转型,建立新的市场基础和利润来源,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
4、服务的差异性有助于帮助制造企业培育竞争差异化优势,避免同质竞争
在传统的成本取向的制造业中,服务化战略是创造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服务环节的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个性化、不易模仿性,能够获得较长时期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因此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往往以加工制造环节为起点,向研发、营销、品牌、涂装等服务环节延伸。制造企业服务化拓宽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发展空间。相对于制造,服务通常比物品有更高的利润,能提供更为稳定的收益来源。
我国涂料制造企业向服务业转型的现状
(一)我国涂料制造业呈现出向服务业转型的趋势
在过去的25年间,我国服务业所占GDP的总量,从20%左右上升至40.2%,增长近一倍。我国制造业承接了世界的产业结构转移并历经发展以后,已经进入了制造业的服务化时代,呈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随着制造业整体利润的下降,我国制造业纷纷开始打出“服务牌”,“以产品为核心,以服务赚利润”的新“中国创造”模式正在孕育、形成之中。而我国涂料制造业也在积极探寻向服务转型。
目前,除立邦、多乐士等外资涂料企业外,像长润发、君子兰、汇龙、嘉宝莉、数码彩、巴德士、美涂士、大宝化工、鸿昌化工、神剑股份、飞鹿新材等大批国内涂料企业正在酝酿着将经营思路从传统“卖产品”为主的“蓝领”模式转向“卖理念”为主的“白领”模式,尝试提供更多的服务,挖掘涂料行业的新“蓝海”。
(二)处于转型的初级阶段,转型的层次水平较低,多为服务延伸模式
从全球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的主体。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向中后期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初级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涂料制造业企业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与生产上,关注供给层面,忽略需求层面和交易层面,服务转型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即使近年来一些涂料制造企业开始服务转型,提供的服务也大都依赖于原有的产品实体,转型模式多为产品为中心的服务延伸模式。而且服务更多是面向终端经销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
(三)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向服务业转型的基础
纵观向服务转型成功的其他制造企业,转型前都拥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与这些企业相比,我国涂料制造企业长期以来重视中间的生产环节,在两端的产品开发和服务环节薄弱,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大部分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原创性产品和技术少,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使其向服务转型的基础薄弱。
2、服务内部化严重,使制造业向服务转型的市场基础薄弱
我国涂料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方面,涂料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和较小规模;另一方面,很多涂料企业服务外包意识较弱,导致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特别是生产性服务的内部供给现象严重。
制造企业在向服务业转型中,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环节,只能选择自己有优势的部分环节,其他环节必然要外包出去。服务内部化一方面影响外部统一服务市场的形成,使得对外部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足,制造业向服务转型的市场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还影响到服务业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导致服务的可得性、选择性较差,服务的效率、质量较低和服务的使用成本较高等。
3、对制造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制造企业转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虽然立邦中国、阿克苏诺贝尔、PPG等国际性大公司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这是因为产品制造、服务等业务形态在运作模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要求涂料企业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制度规范等多个方面做出重大改变。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也刚刚开始。大部分制造企业还没有参与进来,就是已有的一些大型涂料企业转型也是层次较低的服务衍生模式。制造业向服务转型相对我国涂料制造企业而言还比较陌生,转型的商业模式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4、产业链高端环节多为跨国公司支配,制造企业向高端服务转型面临很大压力
目前很多产品的研发等高端环节都掌握在跨国涂料公司手中,我国本土涂料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等,相对而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低。如果不能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营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我国涂料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也就无从谈起。
加快制造企业服务化,推动制造企业竞争力提升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涂料制造业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从发展模式来看,还处于依靠要素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阶段。2008年以来,我国涂料制造业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综合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环保压力逐步增大,很多涂料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涂料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型,是我国涂料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也应成为我国涂料制造企业的主动抉择。
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并不是完全放弃制造,而是让制造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系列行为的一环。因此,对于我国涂料制造企业而言,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为向服务转型奠定基础。其次,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变化找准企业新的定位,及时向服务转型。第三,在明确定位后,要积极整合、调整内部资源,探索基于服务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重塑基于服务的战略和能力。最后,涂料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通过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利用外部资源,实现企业服务层次和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提高产品制造标准化、模块化水平,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值能力
从诺基亚、IBM、HP、耐克等经验来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的成功与否,其前提和关键就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能力),围绕核心产品(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我国涂料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使其向服务转型的基础极为薄弱。
对于我国的涂料制造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产品生产制造能力,尤其是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模块化,使企业既能提高产品制造技术水平,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和高的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又能以较低的成本充分满足和体现产品设计要求,尤其是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另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营造、涂装服务等方面不断积累和进步,培育某一特定领域或价值链环节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拓展产业链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实现产品服务个性化,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立邦中国从涂料产品制造出发,逐渐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通过纵向一体化模式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为我国涂料制造企业应对市场挑战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发展思路。
(二)注重对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找准企业定位
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道路有很多种,有的企业围绕客户需求设立新的服务部门,逐渐发展服务业务;有些企业选择了自我转型,甚至完全转向服务业;有些企业则通过收购或者联盟的方式与服务行业链接,通过异业整合的方式逐渐进入服务领域。无论走何种道路,其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找准企业的定位和转型机遇,如数码彩不再只是卖产品,而是卖涂装效果,就是基于数码彩自身在色彩方面的差异化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涂料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成功经验非常少,对产业发展规律、商业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想要转型的涂料企业而言,必须加大对产业发展规律、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研究,重新评估客户需求和价值,找准企业的定位,主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
(三)探索基于服务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重塑企业的战略和能力
对于传统的制造企业而言,向服务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现盈利的成功转型更难。所谓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是简单的把一堆相关的软硬件组合在一起,也不仅仅是为了把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整合起来,更不是为了给现有的产品找到一个新的用途,而是由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合作,根据客户的需要研发产品和提供服务,并把他们集成为独特的整体。因此,对于想要转型的涂料企业而言,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重新塑造企业的战略和能力。
此外,与产品相比,服务业务具有个性化强、定价困难、成本核算复杂等特点,企业无法按照采购产品模式下的成本来进行定价,而且个性化往往导致服务成本较高,客户难以接受,这就需要企业根据服务特点探索适合的服务模式和收入模式,探索“服务标准化”与“服务产品化”的方式,降低服务成本,确保能够为不同客户提供统一的、高质量的服务。在这点上,IT行业的IBM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IBM形成基于三大服务产品群的十条服务产品线,通过标准化、自动化、流程化的管理和技能,协助客户更加快速地选择和部署标准的、符合需要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有效地支持了IBM服务业务的高速成长。
(四)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企业服务能力提升
我国很多涂料企业虽然整体实力较强,但是由于长期关注于制造环节,对产业链两端的投入不足,致使向服务转型的基础不够,对于这些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培育某一方面的核心能力和服务,投入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国涂料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利用通过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能力,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首先,涂料企业可以借鉴国际大涂料公司的成功经验,通过并购在某些服务环节具有优势的企业,迅速进入服务领域。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在转型时抢占市场先机,而无需再投入大量成本进行前期的技术、人才和市场积累。
其次,通过建立和参与战略联盟弥补自身资源不足,提升服务能力。战略联盟为制造企业提供了除传统发展和购买以外的第三种方式来发展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通过参与和建立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借助联盟其他企业的资源和核心能力,弥补自身在跨行业经营中战略资产的不足,降低成本和风险,获取范围经济,还可以互补核心能力,利用协调效应来强化双方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建立的联盟关系还可能促进企业间核心能力的融合,使企业形成新技能,进入到新的服务领域。
此外,企业向服务转型不仅仅依靠单个涂料企业自身的努力,还依赖于涂料产业配套环境的不断完善。
相关文章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涂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涂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757-66840566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757-66840650 邮箱:tujie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