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淘汰越过剩怪圈背后
涂料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步入“加速年”。今年,北京市昌平区清退了5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业,主要涉及家具、喷涂、小化工等行业。此外,上海、广东等多地也出台各种环保政策,加速淘汰涂料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总是伴随着新产能的扩张。5月,晨阳工贸宣布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建设年产12.5万吨的水漆生产线,同时2015年底将建成100万吨水性漆基地,最终年总产能达到了125万吨;6月份,艾仕得宣布在中国扩大其粉末涂料生产工厂,使得青浦粉末涂料工厂的产能是原来的两倍;7月1日,嘉宝莉集团宣布总投资四亿元以上江门和河北两个基地正式投产,使得嘉宝莉年总产能达到了66万吨;……
一面是快马加鞭地淘汰落后产能,一面是马不停蹄地产能扩产。可以说,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的“标签”,但为何实际产能增长一直未停止?“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作怪?为何落后产能企业依然“活得好”?
投资依然处于高位
2014年1-7月,包括珠江化工、鸿昌化工、东方雨虹、万正、集泰化工、中南、宝塔山、晨阳、嘉宝莉、合众化工等国内涂企业,以及阿克苏诺贝尔、艾仕得等外资巨头,近来纷纷宣布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或新增产能,让人恍然觉得,中国涂市仍处于热火朝天的状态。
当前的产能扩张态势,跟整个市场所表现出来的疲软现状,对比来看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据了解,2013年我国涂料工业总产量达1303.349万吨,同比增长3.58%,较去年增速下降了近8个点,创近十年来最低。
不过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国涂料产业有所回升,固定投资增长依然处于高位。根据工信部最近发布的“2014年1-5月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其中涂、颜料制造业以21.6%的增速位居第三,占比6.2%;涂(颜)料制造业主营收入以13.6%的增幅,仍然位列第二。
在投资高位增速下,上半年我国涂料产量也同步实现了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5月我国涂料总产量达613.03万吨,调整后同比增长8.91%,增幅同比2013年增长3.52个百分点,但环比1-4月回落了0.58个百分点。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全国涂料总产量下滑局面已经完全扭转,随着涂料生产旺季的到来,短期内我国涂料总产量将有望保持在9%左右的增速。
此外,涂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实现了增长。2014年1~4月,我国统计范围内规模以上型涂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061,386万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708,686万元,同比增长27%;亏损企业亏损额37,672万元,同比下降22.9%。其中在统计的1950家企业中,有14.5%的企业亏损。
警惕产能扩张暗含隐忧
当潮水褪去之际,才知道谁在裸泳。涂料产业也是如此,当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之际,昔日蒸蒸日上的生产能力也开始凸显出过剩压力。
2013年,涂料产业总产量的增长纪录结束了长达10多年之久的高速增长,许多涂料企业感觉到了市场压力,陷入了发展迷茫阶段。涂市走向如何?一时尚难预料。但一个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为迎合市场而迅速膨胀的巨大产能,已再度引发人们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面对当前涂料企业纷纷扩产的行动,一些业内人士呼吁,虽然目前国内涂市一直在升温,但是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2013年,随着一些政策的减弱,涂料销量出现了逐步下降趋势,如果还是这样盲目扩产的话,2014年国内的涂料产业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
“当前涂料企业的扩产与市场增产不增收的现状是同样性质的问题,都是一种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涂界企业及市场研究部观察员李明月指出。
在该分析人士看来,涂料产能过剩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产能的大小并不十分重要,关键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上去了,企业才是真正做大做强,才是真正的产能扩大。“有些涂料企业年年对外宣称销量增长了百分之几十,甚至几倍,但不挣钱,有什么用呢?”
同时,李明月还表示,当前确实有些涂料企业是产能不足,如嘉宝莉、鸿昌化工等,但确实有一些涂料企业是生产线闲置,属于产能过剩。“适当的产能过剩还是可以的,因为只有适度过剩,竞争才有可能产生。如果总是出现短缺的话,那企业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当然,如果产能过剩特别是结构性过剩很厉害的话,那就值得警惕了,这将会引发市场的恶性竞争。”
李明月指出,疯狂扩张的背后需要消化,这种扩张的产能、产量、产品、资金的出口需要消化。去哪里消化?就是向市场、消费者倾泻。在倾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恶性竞争,欺诈、虚假等等我们所看到的社会恶劣现象,当这种氛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盈利能力降低等。这足以引起行业的警觉。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涂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涂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757-66840566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757-66840650 邮箱:tujiemedia@163.com